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特邀演講 評估中國的崛起-王飛凌教授

圖、文 /蔡志舜(政研四)

時間:2015年10月5日(一)中午12:20至下午14:00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 419第一會議室(臺大社科院4樓)
講者:王飛凌教授(Fei-Ling Wang, Sam Nun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講題:評估中國的崛起
主持人:徐斯勤主任(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大國崛起不是新的概念,國家力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方升起一方下降,國際力量的重新分布是常態也是必然。大國崛起是國際關係的常態。國際力量的重新分布和國家地位的升降帶來競爭、活力、創新、變革,對人類文明來說是件好事,以人類歷史發展來看是常態的、有積極面的影響。十七世紀以來,西發利亞(Westphalia) 是國際秩序的常態,但以人類歷史的長度來看,它並不是常態而是個例外。因為歐洲力量的崛起而推廣到全世界變成世界秩序,但實際上是被創造出來的。現在它雖然是現實情況,但並不是神聖不可撼動的,而是可以被取代的。

以多樣性來看,除了西發利亞之外,古代中國有天下一統的傳統,而天下一統不是國家制度是世界秩序。對中國來說從秦統一中國後,世界秩序的常態是統一,有個世界政府,有上有下、有中心,這樣的世界秩序被認為是常態。以制度選項的可行性來看,西發利亞非常可行,其實中國的天下一統制度可能更可行,西發利亞成為法理制度才幾百年,中國道義法理上的天下一統陸續維持兩千年。以可取性來看,哪一種制度更可取呢?如何定義可取?目前我做的就是這個可取性問題。

中國崛起的總體回顧

大約20%的人類在一個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其國家力量必然龐大。中國過去國力的長期虛弱是例外;強大才是常態。因為起點很低,強弱差距太大所以現在崛起的速度快。中國崛起漫長的歷史過程,我認為從19世紀開始並不是1980年代鄧小平開始的。 1840-1945是中國的所謂“國恥”期,這是台海兩岸的共識。但其實那是一個中國驚醒,改革,崛起的時期。1949-1980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走入歧途產生悲劇倒退,這是第二階段。1980s至今的復甦、崛起是第三個階段。1840年以來中國崛起是緩慢的,而過去三十年中國崛起很快,但只在於經濟不在於國防、外交等地位,事實上中國的國際地位和文化感召力並沒有比1945年高很多。

整個中國崛起過程,從1840年到現在都是通過引進、吸收、學習與模仿的發展模式:出口優先、國家干預發展經濟。目前中國則希望走創新經濟,台灣從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走創新模式了。毛澤東時代屬於悲劇性倒退,歷史性失敗;

1980開始從歷史的回歸,回到1930、40年代發展的軌道;2010年的中國很多方面還不及1930、40年代台灣的發展,例如在文化感召力、意識型態、言論自由方面不及台灣,而發展模式導致的官場腐敗則超過當年,所以說中國的崛起其實是1930、40年代過程遺續或復甦。

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

1980年代以來的高度增長實際上是回歸到1930、40年代之後,兩個時代的位差,低水位的上升並非官方所說的創造奇蹟。實際上經濟確實是高速增長,30當中的年成長率是9%。且規模巨大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能會變成第一大。除了速度快、規模巨大之外還年年有餘,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存底,一年前大概4萬億美元左右,現在還有3.5萬億以上的外匯存底,也是美國政府的大債主。美國政府欠中國政府1萬億左右,再加上公司債務1.5萬億,總體欠中國政府2.5萬億左右。

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客觀指標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發展,這些大城市的基礎設施與規模達到中等國家發展的水準。此外,潛力仍然巨大,中國有雄厚的資本,儲蓄率世界第二僅次於東帝汶,可以充沛的投資。並且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約七億勞動力,而人均工資更只是美國的10%左右。還有巨大的國內市場、相當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技術能力;超群的學習、引進、仿造能力的山寨超級大國,中國可以山寨一切。還有穩定的、致力發展的政府,其合法性來自於促進經濟發展,親近商人壓制勞工。美國、台灣、香港的重大作用在於美國給中國送錢、台灣幫中國賺錢、香港幫中國洗錢,這三者給中國很大的幫助,沒有這些幫助中國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

中國經濟崛起與發展的質量其實是很差的,但中國國家力量的快速崛起不容置疑,中國政府的財政稅收超高速增長,每年成長30%。中國政府的力量越來越來大,更具有其他巨大的收入來源。北京政府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央政府,直接的結果是軍費的成長快速,比經濟成長快50%到2倍以上,可以製造很多的飛機、軍艦等軍事武器,也可以開展金錢外交和“大外宣”動作。

而台灣對中國的關鍵性巨大作用在於,中華民國是中國事實上的反對黨的作用。有些學者認為台灣持續衰弱、邊緣化當中,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將失去反對黨,這個代價對中國大陸相當大。

預計中國很快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國家力量尤其快速崛起,造成的結果是百姓不富裕但是國家很有錢,近兩百年一次的世界力量大重組,中國成為新的世界領袖。回到可取性,如果中國崛起了,成為新的世界領袖,崛起的中國力量意味著什麼。現在北京希望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其意義究竟是什麼?

不確定性與侷限性

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有中國夢,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號召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怎麼個偉大?復興到什麼地步?誰是中華民族?都不確定,所以就是夢。毛澤東說世界人民大團結也是一樣不確定,什麼叫大團結?誰是世界人民?誰不是世界人民?這就是毛澤東的夢。那麼蔣中正的夢是什麼呢?就是抵禦外侮、復興民族。過去的皇帝則是奉天承運、天下一統這也是一種夢。所謂的中國夢並不是習近平的個人創造,而是中國統治菁英若干世紀以來一直嚮往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重組世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蔣中正的民族復興是類似,是更大的概念、更接近世界人民大團結和奉天承運天下一統的概念。

現在中國發展到底怎麼樣,中國到底是龍呢還是貓熊呢?其實都有。在中國就很成功的擴展了他們的與世隔離的資訊網絡空間(cyber space),對現在中國的兒童來說,世界是受到警警先生和察察小姐所控管的世界,一個獨特的平行世界,這個結果會如何呢?二十年後生長在這樣框架下的人,如何看世界?會想什麼東西?喜歡什麼東西?這是中國很大的試驗,有20%的人類參加這個試驗,後果非常嚴重。

中國崛起包括經濟成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民粹主義的經濟發展,讓人民有錢可以去台灣觀光來討好老百姓。利用民族主義,高喊團結奮鬥打倒小日本、和美國打一戰、拿下台灣。這兩者對中國崛起能有多大的推動,是有侷限性的,也有危害性的。

中國經濟發展的次優特點

第一:中國經濟發展的橫向比較,與台灣、香港、澳門、南韓、日本、美國比較起來,以人均來看是落後於鄰國和大國的,所以僅是個次優的選項。

第二:對經濟發展的假設性比較,如果中國沒有共產黨統治,如果1949年後是民國統治,有學者認為那現在的人均GDP到2010年應該是15000美元而不是4000美元,這表示中國統治的表現很差。另一個國際研究者的估計是:如果是民國統治下,中國大陸2012年 的GDP應該比現在的大42%或更多。從這兩個數字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是次優,並沒有釋放全部的潛力。

第三:經濟發展的能源消耗率的比較,一個單元的能源消耗產生多少GDP,中國的能源消耗率是很糟的,甚至低於海地、越南。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消耗更多的能源產生較少的GDP,是次優的不是優化的。香港、日本在7以上屬於優化的。

第四:資本的耗費比較,一個單元的GDP需要多少資本來創造,這是一個產值。根據數字來看中國的資本消耗日漸差勁,現在已經比印度還差了。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發展並不是創新價值,而可能是在摧毀舊價值,事實上是經濟發展越多消耗的財富也越多,就是做一些無用的勞動。有很多經濟活動卻沒創造新產值而消耗舊產值,這就是資本消耗的概念。

第五:從聯合國的人類綜合發展指數來看,從這個指標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排名是沒有前進而且低於世界平均數的,是典型的開發中國家。

這五個特點說明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像某些學者、官方說的是奇蹟、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可以廣泛實施的新模式。而是回到了幾十年前的軌道上,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做得還不錯,是個平均甚至次優的表現。

中國崛起的中期評估

第一個評估是冷戰之後共產黨一一倒台,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存活下來,統治中國而且富有強大;第二個看法是中國國家資源與力量快速成長;第三個是中國崛起對世界經濟政治的格局改變的影響,產生壓力;第四點中國崛起代表著一個次優的選項。

中國的國際地位主要靠一戰與二戰勝利取得而奠定成為五強之一,也靠美國戰略家的小羅斯福總統需要有個亞洲強國代表,把中國給拉進來,英國和俄羅斯是不願意的。正式的國際大國的地位奠定是在1946年前就確定了,從那之後中國經歷內戰、共產黨運動、大量的迫害、經濟崩潰,經過這麼多犧牲代價之後,中國的外交地位有更好嗎?

中國的外交記錄,可以分別從統治集團的利益來看、從中華民族/國家利益來看、從中國人民利益來看。從統治集團的利益看他們會覺得中國外交做得不錯,因為金錢外交所以受到歡迎。從中華民族/國家利益來看是很中立的,這些年沒有什麼得到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從中國人民利益來看中國的外交地位基本照舊,依然是中華民國遺產。

毛澤東對外所取得的唯一的成就,就是將西藏、新疆納入漢人的統治之下,如果以漢民族主義者來看毛澤東就是做了一件大事;那站在新疆維吾爾族人來說則相反,做為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有得有失。

再從1955年和2015年中國國慶閱兵的嘉賓是那些來看,還是意識型態相近的國家,過了60年中國的貴賓大抵上沒有變,我認為這既不是進步也不是退步而是沒有變。

台灣中華民國的護照,能夠免簽的國家是中國護照的2-3倍之多,中國護照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護照之一。這說明了中國的外交沒有多大的進步,這也是一種次優。那麼中國國家安全是進步還是退步呢?中國和四個核武國家為鄰,這說明中國國家安全並沒有多大的進展,經濟發展很好但國際關係卻很糟,這是外交沒什麼了不起的長進。

誰主沈浮

非要能創新,最優秀、最先進才能贏得世界嗎?中國的戰國時期秦國統一了中國,當時的秦國是相對落後的,最先進的國家楚、齊和晉卻被這相對落後的國家給消滅了。

中國政府國家力量和國際競爭力的真正來源是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0%,也在於中國執政者對目的和手段的關係與執政者的底線。中國清華大學學者秦暉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其實是人權赤字和環境赤字造成的,並不是奇蹟。

在國際關係中,如果是遵循規矩者與不守規矩者的競賽結果會怎樣,歷史上充滿了次優者、落後者取勝的,例如蒙古和滿清征服中國,最後是由勝者來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