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科學論叢第82期出版日期 2019 年 12 月

十九世紀末朝鮮的中國認識之背景與「脫中」問題

作者:朴炳培

摘要 / PDF 全文下載

十九世紀末朝鮮代韓國對「中國」的認識可分為三:「作為地區霸權的中國」(清朝)、「作為政權正當性的基礎之中國」(明朝)、以及「作為文化體系的中國」(小中華意識)。甲午戰爭結束後,朝鮮雖然「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卻脫離不了明朝的遺產與小中華意識。即,在受到文明論影響之下,朝鮮社會對於「脫中」問題上引起分歧。首先,激進開化派依據進化論的文明觀念,正面質疑華夷觀念,並沒有把清朝與「作為文化體系的中國」之間劃清界線,並將清朝(以及中國文化)視為阻礙朝鮮文明開化之傳統象徵,從而主張全面脫離「中國」。其次,穩健開化派在西方文明和東洋文明的價值觀之間儘量保持中立,在「小中華意識」的歷史經驗上添加了「文明論」,從而指出「東洋」概念。也就是說,當代朝鮮儒教菁英將中華傳統文明和西方近代文明劃等號,從而主張保存中華文明的朝鮮能與近代西方文明國並肩而立。在此立基點上,朝鮮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毫無猶豫地採用中國傳統象徵符號,以展現自主獨立國家的姿態。這些認識及思路,在今日仍有助於我們對當代問題,進行深刻而有新意的省思。作者希望透過本研究的成果,讓學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再一次認識到儒教思想在韓半島的發展軌跡。

關鍵詞:中國、朝鮮、小中華意識、文明論、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