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璈與戰後初期中蘇關於「國民政府接收東北」之談判(1945/10~1946/4)
作者:栗國成
摘要 / PDF 全文下載
二次大戰末期,蘇聯匆促對日宣戰,蘇軍隨即依〈雅爾達協定〉,兵分三路,佔據中國全東北(1945/8∼1946/4)。扶植中共勢力進入東北(偶有壓抑),阻撓國民政府軍隊迅速進入該地區;藉以逼使國民政府「親蘇疏美」,及應允合辦東北工礦業,為蘇聯此時主要對華策略。蘇軍撤出東北,則採取能拖則拖戰術。國民政府參與主持接收東北對蘇談判者,在中央為行政院長宋子文,及外交部長王世杰;在長春則為東北行營之熊式輝、張嘉璈、蔣經國。張嘉璈根據其自身與蘇方接觸經驗,力主國民政府不妨曲從蘇聯不當之要求,儘速與之議定「中蘇東北經濟合作協定」,則蘇聯或能儘速撤軍,並讓國軍迅速進入東北(至少可據有南滿);以免夜長夢多,使中共得志於東北,而將不利於國民政府之大局。蔣經國大體同意張氏主張。在中央之宋子文、王世杰,或者由於親身參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之不良印象,極端反對張氏見解,力主除非蘇軍完全自東北撤出,將不與之議定東北經濟合作協定。蔣中正傾向於宋、王見解。此一決策之制定,或即為其後國民政府失利於東北的原因之一。就維護國家民族之尊嚴及利益角度觀察,宋、王主張,應為無誤;惟就現實政治之利害關係言,宋、王主張或不免失之理想,只能迫使蘇聯更加支持中共,反不若張氏主張之務實。於此是否也突顯了在那段艱辛的談判歲月中(1945/10∼1946/4),張嘉璈氏也算得上是一位別具「卓識」的政府談判代表。
關鍵詞:中蘇東北經濟合作、史達林、宋子文、張嘉璈、斯拉特闊夫斯基、東北之接收、王世杰、蔣中正、馬林諾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