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分配政治行為分析:選區企業與立法委員企業背景的影響
作者:羅清俊 張皖萍
摘要 / PDF 全文下載
本文以分配理論為基礎,觀察立法委員在第二屆第五會期通過的「修正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與第四屆第一會期通過的「修正營業稅法部分條文」這兩個與企業利益相關的法案審議過程之發言紀錄與表決立場;以及第三至第五屆區域立委的企業利益提案行為,是否會受到立委所屬選區的「企業」與「自身企業背景」因素的影響?本文首先分析這兩個法案審議過程的內容,然後透過邏輯斯迴歸模型分析這兩個法案的記名表決記錄。最後使用波松迴歸模型(或負二項迴歸模型)分析企業利益提案行為。首先,在法案內容的分析部分,無論「修正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或是「修正營業稅法部分條文」的審議過程,雖然可以看出政黨立場明顯的差異,但是有限的立委發言記錄無法獲知其他可能影響立委發言的因素。但是,在上述兩個法案記名表決統計分析部分,本文發現法案中的三筆記名表決即使在政黨立場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具有企業(或金融)背景身份的立委仍然會積極爭取與企業相關的政策利益。不過,在這三筆表決的統計分析當中,並沒有呈現選區企業對於立委表決態度的顯著影響。
其次,在提案統計分析的部分,從各屆次的個別分析來看,統計結果並未發現「立委企業背景」與「選區企業」對於立委企業利益提案數量的正向且顯著影響。在其他影響因素方面,第三、四、五屆有地方民選公職背景的立委均不積極多提出有利於企業的提案;第三屆立委參加肉桶委員會的次數越多,他們在企業利益的提案行為也會越踴躍;而第五屆資深立委並不熱衷於企業利益的提案行為。
本文透過次級資料分析,提供台灣分配政策與政治研究另外一種思考的面向。有別於傳統的分配政策研究,本文深入分析「立委企業背景」與「選區企業」變項對於「立委爭取企業利益的代表行為」的影響,嘗試瞭解立委爭取企業利益背後的驅使力,並且提供未來台灣分配政治研究的實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