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出版日期 2002 年 12 月

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研究文獻的爭議:美國「機器政治」分析途徑的啟示

作者:吳重禮

摘要 / PDF 全文下載

近十餘年來,地方派系研究似乎蔚為國內社會科學研究的顯學之一。在這些派系政治的學術著作之中,研究者對於若干關鍵議題往往抱持迥異的觀點。大體而言,其可歸納為三個面向,分別是派系的定義、派系的起源,以及派系的運作與目的。針對這些面向,本文扼要回顧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的研究文獻,檢視不同的學說與論述,並分別提出其優點與限制之處。其次,由於美國都會地區的「政治機器」與台灣地區地方派系的特徵及其運作有諸多雷同相似之處,本文嘗試引介 William J. Grimshaw 對於機器政治研究的歸類及其意涵,其分別為經濟學研究途徑、社會學研究途徑,以及政治學研究途徑。依據其觀點,經濟學研究途徑偏重於經濟利益的「極大化」與「交換」;社會學研究途徑則著重於次級團體的「聯盟建構」與「代表」;政治學研究途徑探討的重心則為「菁英自利動機」與「權力取得」。倘若藉由此歸類架構檢視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的研究文獻,吾人可以發現,迄今研究者多以經濟學研究途徑與社會學研究途徑為切入點。本文以為,學者應多考量以政治學研究途徑剖析地方派系政治,將研究焦點置於地方派系的組織利益與領導菁英的個人利益,並且分析這兩者之間的落差,相信這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侍從主義、地方派系、提名制度、政治機器、選舉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