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科學論叢第12期出版日期 2000 年 06 月

非自願的樞紐 美國在華盛頓─ 台北─ 北京之間的地位

作者:吳玉山

摘要 / PDF 全文下載

本文首先檢視了有關戰略三角和樞紐角色的文獻,比較了一八七五到一八九○年間由俾斯麥所主導的德國和一九九○年代的美國這兩個非自願樞紐的行為模式,並且分析了樞紐在兩翼間採取傾斜動作的原因。本文主要的發現是第一,滿足的國家希望三邊家族型的三角關係,如果實際上形成了羅曼蒂克型的三角關係,則其樞紐地位常不是爭取而來的,也就是所謂「非自願的樞紐」。第二,對於非自願的樞紐而言,在兩個側翼間的傾斜不是由菁英的策略思考決定,而是由國內政治決定。就美國的例子而言,在兩岸之間的傾斜是繫於選舉週期以及由其所帶來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的勢力消長。每當總統大選接近之時(選前),或當反對黨挑戰執政黨成功之時(選後),美國的中國政策就會向台灣傾斜;而在選間期當政治菁英比較不受到國內政治壓力影響之時,現實主義就會抬頭,華府的中國政策就會向北京靠攏。第三,和自願的樞紐比較起來,非自願的樞紐對於本身的角色較為缺乏堅持的意願,因此非自願的樞紐比起自願的樞紐較有可能在兩翼的交叉壓力之下選擇一邊做結構性的傾斜。這就會改變戰略三角的整體格局,將其由一個羅曼蒂克型三角轉變成婚姻型的三角。

關鍵詞:中國政策、俾斯麥、側翼、戰略三角、樞紐、羅曼蒂克型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