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科學論叢第09期出版日期 1998 年 06 月

荀子禮治思想的三大基柱 —從「化性起偽」、「維齊非齊」 與「善假於物」談起

作者:林俊宏

摘要 / PDF 全文下載

荀子的禮治作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可以從三個主要的概念中找到禮治思想的連貫性:「化性起偽」、「善假於物」與「維齊非齊」。從「化性起偽」的論點出發,荀子就孔子所談的「性」與孟子所承繼承的「性」作了區別,進而將孔子所強調的「禮」從氏族社會的內在性規範作了某種程度的修正,一轉成為重構新秩序的重要憑藉,這種關於外在性的「禮」的強調,第一個基柱實來自於荀子的人性預設以及對於「化性起偽」概念的舖陳。 其次,荀子進行了關於社會中存在一種差異的特性的描述,由「群」、「分」等概念中探尋一種差異和諧的可能性,「維齊非齊」就在於說明這種「差異和諧」的可能樣態為何,就荀子而言,秩序的可能與和諧的出現完全在於階層之間的穩定性與定制化,而這種定制化的合理性源頭來自於「禮」的規範。 第三個軸線在談論「學」與「善假於物」的「乘勢」觀念,「善假於物」對於荀子而言是積極義與消極義並重的,二者袛是不一樣時間點上的功能轉變而言,善於假借好的工具或是方法可以使人取得較佳的或是避免較為不好的結果,這個觀念的開展,事實上也需要透過「學」的過程是必要,而學的大者正在於「禮」,透過此,荀子的禮治論於焉完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