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系友動態

如何與「政府」和「企業」打交道—公私部門差異性之比較—

何鴻榮演講(77年班,關貿網路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宜均整理(96,臺大政治學系碩士班)

何鴻榮系友資料照片

王鼎銘老師:今天我們邀請到何鴻榮董事長回到母系來演講,在座的很多是修行政學的同學,行政學提到很多不同類型的組織,主要分成公部門與私部門,能同時在公私部門都表現優異的人少之又少,何鴻榮學長在公部門如馬市府、行政院與省府的經驗非常豐富,也在不同政黨內擔任要職,並且是世新大學的教授,現在則是擔任關貿網路公司董事長,可說是場官學集於一身,很榮幸能邀請到何董事長來為我們演講。

何鴻榮學長:對鼎銘的讚揚愧不敢當,但我非常樂意且有義務回到母校與母系跟學弟妹分享心得。原本收到的訊息是要在課堂上講課,為同學授業、解惑,我在世新也長期在教這樣的課程,但我回到母系其實最想做的是傳道,因為在學校學到的,對社會工作的幫助真的非常有限,真的幫助自己的通常是消化過的,或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了我們一輩子,對學公行的人真的有幫助的是組織理論、組織行為,過去這是一學期的課程,今天我將就我在公私部門服務的經驗,精華的部分、以及最近我有興趣的新快樂主義來跟同學分享,希望最後能至少留十分鐘讓同學提問。

公益社會 Civil Society

從碩士班畢業後,我就參加高考,開始擔任公務員,從科員開始做到主任,九個月就升遷一次,羨煞許多人,但不斷換工作就必須不斷適應新環境,要三個月才能適應,因此學習時間與其他的時間就會被壓縮,一路認真工作、追求第一,沒有考慮過要走的路。

台大人有個先天的缺點,從小就經過篩選,過關斬將,考試、參加社團活動都在競爭,卻沒有什麼事是自己真的想做的,沒有想過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盡什麼樣的社會責任,只在追求優異。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繼續在行政院工作了一年後,我才開始想我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以前教書是我的最大樂趣,教書不分貴賤、沒有升遷,要對學生有責任,對社會有理想抱負;要不然老師的社會清望雖高,但薪水相較於其他工作卻有落差。勉勵同學不要讓考試、升遷主宰自己的生活,當作人生的目標。以上所說為人生公益社會(civil society)這一環,接下來要說的是政府與企業。

政府與企業會耗盡你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要面對政府;就業時,政府與企業佔了90%以上的機會。台灣的civil society還不是很成熟,對於NGO、公益團體的評價不高,不認為這些工作是主流,並表現在薪資市場上。但我們現在所需要的,不只是政府與企業,公益社會更應該要增長。如果我們現在在學校都沒有培養這種想法,以後出社會更不可能會有。在社會上歷練,你的銳氣會漸漸被磨掉,混得很好但意味著你不斷妥協,跟理想越來越遠。學長勉勵大家,有些是一定要放在心裡,不一定要立即實踐,等到升遷到一定位置後,不要忘記自己原來的初衷與理想,這是學校能給我們最好的教育。

我們今天講到政府與企業,政府如影隨形,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另外在企業方面,將來有70%到80%會進入企業部門,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吃飯;而進入公益團體、NGO的人比例較低,而且其待遇也較差,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即使企業設置NGO,也是因為賺了錢,想要回饋社會,或是為了形象而設,沒有主導地位。所以進入NGO或公益團體服務的人,必須瞭解到這是一條孤寂的道路,必須忍受大家的眼光,要關注的是自己關懷、求知的心是否改變。以上是我在職場上的分享。

政府組成的種類

政府像一個森林,相當複雜,可分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聯邦政府、單一政府…藍的政府、綠的政府等等。政府間的差異不如政府與企業間的差異來得大,政府之間的意識型態差異不大,但人格特質的差異很大。學長在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在行政院繼續工作了一年,觀察到國民黨政府與民進黨政府有很大的差異。
國民黨政府較家長式、權威式,在乎外界公評,升遷重倫理,內部重和諧氣氛、不可太出風頭,因此不敢啟用年輕人;用人選擇用學經歷良好、儀表堂堂、口齒清晰的人,此外專業至少在口頭上很重要,要求所學與專業吻合,重形式吻合度;透過mutual adjustment形成agreement。
另一方面民進黨政府,則是認為只要是自己人都好,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能拉選票、找鈔票的都是好的,以績效為導向,與企業較相近,重視結果。

兩黨各有優缺點,國民黨的優點是穩健,有程序,但相對的他的缺點就是沒有肩膀,抗壓力不夠,行動力不足;而國民黨的缺點正好是民進黨的優點,其優點就是民進黨的缺點,沒有程序、章法,重人治。

誰好誰壞、誰對誰錯,學長不下評論,各有其優缺點,台灣有幸能在八年內就體驗到外國要多年才得以累積的經驗:政黨輪替,少數政府、朝野分合、鬥爭。兩黨各有優缺點,而最好的管理方式還在摸索中,最好的理論家,在實務上的表現卻往往是最差的,台灣最大的一個問題是know-how與有理想有抱負者是分隔開的,例如綠很擅長選舉,因為他是一個結果導向,不講應然,不說如何進行,但就是會打選戰,候選人不一定是最好了,但選舉結果就是不錯;而藍在一開始推出來的人選覺得很優秀,但選戰打久,卻顯得節節敗退。這就是因為藍綠結構上的不同。

政府有多種型態,依時期而不同,影響政府的因素,有政府體制、政黨生態。政府的組成非常複雜,台灣過去沒有經驗,但將來遲早會面臨到這些問題。過去國民黨一直批評民進黨的少數政府是不合法的,但回顧歐洲歷史,半世紀來有三分之一強的歐洲政府為少數政府,仍能正常運作,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憲政制度,政黨生態……等,但少有少數政府能如台灣如此囂張、對抗,但又不會被倒閣,因此政黨的僵局,八年無解。

我們的政府組成沒有什麼問題,但藍綠沒有辦法和解,沒辦法吸收新的一代,因此學長期許同學不分藍綠,堅持公益、理想抱負,等到世代可以和解、藍綠可以和解的時候,才是台灣可以新生的時候。

在國外聯合政府有很多種,但在歐洲一般談到的是minimum winning coalition,贏得最少的聯合政府最穩定,一般認為聯合政府越大越穩定,其實不然,因為越大的聯合政府能分到的越少,反而是剛好過半的聯合政府最穩定,因為每一黨都分到最想要的一塊。由此可以看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馬政府被說專業不夠專業、酬庸不夠酬庸,不僅沒有綠的支持,也得不到藍的諒解,這是因為馬政府沒有中心操盤的概念,所謂中心操盤的概念,是指要整合內部,就會給一定的酬庸。以美國為例,贏者承擔責任,秉持企業的精神,檢視能力而非僅形象,以最高薪水吸引最好人才,新加坡也是如此。反觀台灣重視的是形象,要求官員拿低薪水,急民所急、苦民所苦,希望領袖能親民便民,相當民粹。這是東方式的領導,東方式領導要求要能感動人,自己先受苦受難;西方認為應給予領袖最好的配備,才能帶領眾人,不負人民的付託。馬英九學的是蔣經國,親民愛民,因此事必躬親。

哪一種方式是對是錯,沒有一定的標準,而是一直在改變的,我們應該抱持的是對社會的關懷,但要以何種方式展現,社會應該要發展出一個比較好的機制。

憲政體制

東方希望我們的政府是萬能的政府,但現在的憲政體制是自由體制,自由主義精神的傳統,不相信權力,認為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所以應該要限制權力(limited power),所謂的3R就是representative、responsive、responsible。Representative就是指有什麼人政府就用什麼人。

憲政主義並不要求效率,所以才會要求權力分立,將行政與立法分開。行政院形成一項公共政策需要經過一連串程序,非常耗時。立法院也不能以效率的角度來觀察,因此才會採用合議制、會期制、三讀會。由此可知效能並非政府最核心的關懷。

若要講求效率,過去的萬年國會最有效率,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提出的法案照單全收,儘管在野的民進黨佔有30%的席次,這在國外學者看來已是相當大的數量,但在台灣在野黨的聲音猶如狗吠火車,無足輕重,不具任何影響。從效能的角度來看,過去國民黨執政時追求穩定,以經濟發展為目標並做得很好,但之所以被輪替,就是因為沒有提出進步、改革的價值。

民進黨當時提出的價值,與社會上有良心的份子不謀而合,要求掌控思想的教官退出校園、效忠主義領袖的軍隊國家化、司法國家化,過去政府是一體的,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沒有分權的概念。
這些進步改革的價值一路走來,台灣在效能方面雖然有些退步,但在民主的座標上確有長足的進展。憲政體制的設計不僅要求分權,還要求制衡,行政院與立法院並非合作關係,而是兩者彼此競爭、相互監督,因此這樣的政府能有多大的效能,會被打上一個大問號。

憲政體制的種類

憲政體制可分為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三種體制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只要合用的就是最好的。學長認為從事政治的不要修改遊戲規則,今天我獲勝就改總統制,明天你獲勝我就要改成內閣制,贏者總是想把規則改成對自己最有利的,但學長認為規則習慣就好,因為風水輪流轉,憲政可以長成,而非移植,制度讓他成長就好,習慣這種不完美,民主就是這樣醜醜美(閩南語),拉長時間再來看制度的優缺。

政府組織的特色

1. 以公共利益為目的

政府與企業相較,差別不在他的大小,有些跨國公司的大小甚至比一個政府還要大。政府的功能應該是制訂規則,或是在緊急的時候發揮作用。台灣目前的現況是政府已經萎縮了,但公務員與社會一般還是期待政府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政府、萬能政府。以王永慶為例,台塑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影響非常多的家庭,但都拿政府沒輒,一個小科員都可以刁難他,出於官權本位的思想加以責難。

一個部長級的官員,他的待遇可能還不如一個企業裡的副理,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讓人還是以做官為目標。在台灣社會,選舉非常不受重視,被選舉出來、由人民所授權(mandate)的民意代表,往往得不到人民的重視與尊敬,認為民意代表不是官;反觀政府官員,即便是很小的職位,在一般人的眼中這種通過科考的才是官,這可以看出大家都有這種官權本位的思想。
政府與企業最大的差別在於,政府的角色很大部分是以公共利益為優先,所以政府與企業最大差別就是在「公共性」。企業的成長、誘因源自於私利,以賺錢為目的,因此給CEO很高薪水,作為成就指標,「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華爾街的最佳寫照。

政府用升遷作為控制的工具,但在企業就是讓人落入一直賺錢一直賺錢的圈套來控制你,一旦落入這個邏輯就難以自拔,因此犧牲掉親情、愛情、友情,以客戶或長官為尊,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沒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不接受這套價值,就無法爬到最頂尖。

2. 須依法行政

政府的依法行政被限制的很嚴,不僅要遵行一定程序,依法行政還意味著法律優越、法律保留。台灣法律保留的密度比國外還要高,將許多權限都交由國會。

3. 受到高度的公共監督

政府還受到媒體、自發性社團的監督,監督的力量很大。

4. 組織間相互依存性(官僚體系)

各部門佔地為王,彼此很難協調,所以各部門需要有長官、有霸性,沒有霸性沒有辦法協調。因為各部門分門別類,就是希望各部門站在本位主義去設想,堅持自己的本位權益、本位利益,這才是好的官僚,所以我們需要領袖來協調,彌補這個缺點。

5. 目標分歧不易衡量

企業的目標在於獲利,因此成果很容易衡量,但政府並非如此。以全民健保為例,很多人批評健保虧損連連,但健保非營利目的,而是社會福利,因此這些批評的聲音是罵錯了目標,由此可看出政府的目標分歧,很難衡量成就。

6. 合法強制壟斷

7. 政治化與運作僵化

政治對政府的束縛非常多,反觀企業用人沒有法規,不須踐行一定程序,行動力強,但受環境、不景氣的衝擊較大,而政府夠大較不受影響,因此企業往往活不久。

政府與企業的比較

企業像叢林,沒有廝殺的法則,惡意削價競爭、商業間諜、併吞,這在國外都是可容忍的行為,雖然台灣不太能接受,但這在資本主義社會,弱肉強食非常正常。企業沒有外在界線,除拖拉斯法、商業刑法外沒有其他的限制,可以靈活操作。所以企業像叢林,沒有外在界線也沒有內在界線,還像變色龍,隨時可以變來變去。

政府 企業
森林 叢林
恐龍 變色龍
公共利益 內部獲利導向
規模大 規模小至中
穩定/長青樹 彈性/可終結

同學以後如果在企業上班,心中一定要有老闆和顧客,因為顧客讓你賺錢,老闆讓你有職業,但也隨時可以叫你走路。如果在政府工作,則是要記得法律優越,不論長官如何重視你、提拔你,都要守法,葉勝茂就是一個最好的借鏡。在公家機關,一定要守住法律的界線,老闆無法開除你,只要能依法行政,就可以一直健在,猶如一顆長青樹,所以一定不要為了一時的升遷,就任憑長官擺佈,這是學長提供給同學的一點小小的智慧。

特別權力關係

特別權力關係被目前的主流所揚棄,但也有些新的領域無法完全忽略他。當公務員的限制很多,長官的權威很大,常常會有志難伸,所謂官大學問大,長官要求什麼我們沒有更改的餘地,同學如果有興趣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書。

公部門與私部門組織型態的消長

相較於注重專業和效率的私部門,機械式、封閉式和層級節制的公部門組織型態將逐漸萎縮
公私部門的消長那麼大,但目前我們台灣社會的問題就是,沒有給企業一個更高的評價,還少了一個很大的版圖,也就是Civil Society,這不僅包括了企業這一塊,還有NGO、NPO與民間社會。

結語

所以學長認為,同學們不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初衷為何、策略好不好、技術是否純熟,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關懷與改變的一顆心,秉持著這顆心,做任何事,都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學生最難得可貴的是,我們能有學習的機會、犯錯的機會,所以學長勉勵同學能多關懷公共事務,走出學校的象牙塔,在身體健康可以負荷的程度下,多參與活動,關心事務。

學長在這邊送給大家一個概念,人生要的不是錢、不是權也不是名,人生要的是平安喜悅快樂。愛因斯坦人生最後的體驗是「新快樂主義」,新快樂主義就是不論你有沒有名、有沒有權、有沒有錢、漂不漂亮,都需要快樂。以前沒錢的人養豬,現在有錢的人養狗;以前沒錢吃野菜,現在有錢也去五星級飯店吃野菜;以前沒錢老婆一起打拼當秘書,現在有錢秘書變老婆;所以有錢沒錢不是一個人快樂的根源。

人之所以變偉大是因為他的情操,所以我們要多關心身旁的人,多多行善,尊重各行各業,只要能保持這個心情,就會發現世界都是美的,我們雖然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做到禪宗所說的「境隨心轉」,快樂心中求,只要大家多關心社會一點,大家的人生也會更美麗、更快樂,這是最後一點小小的心得跟大家做分享。

提問時間

問:我是政治公行三的同學。學長32歲就能在公部門當到十二職等,現在於企業擔任董事長,想請問學長從公部門轉到私部門的契機是什麼?

答:其實就是政黨輪替。在公部門的好處是可以向朋友炫耀政績;而私部門的好處是其福利與待遇非公部門可比擬。學長建議,想要改變社會,或只想要一個鐵飯碗,就去政府部門;若是想要冒險犯難就去私部門。企業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要贏、要賺錢,就是優勝劣敗;政府還稍微有行為道德。

問:我是政治系公行一的同學。請問老師如何在私公部門轉換,悠遊,如何尋找支點?

答:在公部門重視的就是被肯定的升遷,在政黨輪替後繼續待了一年,覺得與其政治鬥爭還不如回學校傳播愛的種子、傳播改革的種子,因為改變要從學校開始。那時候把工作辭掉對我而言是種解放、逃脫,因為覺得還能承擔其他社會工作領域,這就要懂得捨得跟放下,無法捨得放下就沒有這樣的機會。許多企業老闆也向我提出邀約,但台灣社會以超高道德標準審視、醜化人性,任意評斷安插人事、沒有做到利益迴避,在這種標準下沒有人能夠存活。

問:我是工管系企管三的同學。學長提到政府與企業最大的差別在於公共性,想請問學長如何看待加諸社會責任於企業?

答: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往往是為了形象、生存而做;另一種則是因為企業家自己小時候很苦,所以希望回饋社會。台灣社會很多企業在做社會責任還是為了沽名釣譽,並非企業經營的一環,沒有認真看待,而是將基金會附屬於企業,由家臣主導,並非獨立運作,而是為了企業的形象而設立;但也有很令人敬佩的企業,行善不欲人知。但其實企業形象與CRS兩者可以同時並行,而且這也已成為主流,企業應該將其視為成本和責任的一部份,或多或少都要去做,這樣才符合社會的期待。

問:我是政治系公行一的同學。請問學長大一新生應該如何發現、追求自己的人生?是透過讀書、旅行還是其他?

答:首先你要瞭解自己是什麼,要什麼,人生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斷學習、聽、想,回顧過去、思考未來,哲學會跟隨你一生。目前社會科學的教育失敗,因為教的都是些技術的東西,這其實理工科比較需要,但我們社會科學只要原理原則學好,其他部分到職場上就知道該如何,在學校學的不夠以外,職場上所需與所學也不同。知道人生想要什麼、放在內心,才能以持平的眼光看待世物,會過得比較快樂,知道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這無法依賴別人告訴你。Doing by learning, learning by doing.

王鼎銘老師:在產官學三方面的表現都能出類拔萃的人真的很少很少,而何鴻榮學長就是一個代表人物,讓我們再一次感謝何鴻榮學長回到母系做這麼精闢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