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柏林自由大學交換經驗談

文/政研二陳怡瑾

陳怡瑾

嗨!大家好,我是陳怡瑾, 2012年秋天起在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當交換學生,2013年7月底將結束交換回到台灣。這篇文章將和大家分享我的交流項目、在國外的學業,以及在歐洲生活的情形。

自從考上碩班後,一直就有想去國外當交換學生的打算。一開始是注意校級的交換學生,但之後發現其實台大政治系學生有很多不同的管道,像是社科院院級交換學生或是像是我走的歐盟獎學金Erasmus Mundus Action 2 (LOT 4, Southeast Asia)交流項目。 這個獎助計畫主要是開放給歐洲和東亞地區學生相互交換的計劃(汶萊、香港、澳門、新加坡和台灣),但在台灣只開放給台灣大學的碩士班學生,名額雖少,但所給條件優渥,不失為一個機會。我當初申請了兩間學校,志願序一即為柏林自由大學,志願序二則為倫敦城市大學,主要考量主要語言、金錢,還有這兩間都位於大城市。我非常推薦大家到柏林學習,首先,柏林自由大學是一間學風非常好的學校,國際學生相當多,英文授課的課程也相當豐富;再者,柏林這個城市非常的大且多元化,在這裡待了十個月還是覺得處處是驚喜。

交換學生的好處是修課不受到系級的限制,我雖然名義上漢學系學生,但我可以修所有的課。加上我已經完成碩士班的修業學分,所以都選自己有興趣的課或是台大較難修到的課,像是上學期我修了一門非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而這學期我修了關於媒體政治以及關於IMF、G20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另外由於自己非德文專業,所以還選了德文語言課。這裡上課方式其實跟台大很像,碩士班幾乎都是用討論方式上課,每次都會有一組或一兩位同學做報告或導讀,然後大家開始就主題討論,最後期末寫一篇約8000字(英文)的報告。一開始上課最不適應的地方就是班上通常只有我一個亞洲學生,每組討論和分組報告時自己要比別人更積極地加入,不然通常外國學生是不會理你的。還有就是上課講到關於亞洲國家的事務,像是中國、台灣或日本等,老師都會特別期待身為亞洲學生的我有所回應。

陳怡瑾

在歐洲待了十個月,我最喜歡的城市還是柏林,柏林被稱為德國最窮的首都,大量的外來人口,來自土耳其、前蘇聯國家、越南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也帶來的各自文化;加上二戰以及東西德歷史遺跡也隨處可見。這裡是個從早到晚只要有時間一定不會感到無聊的城市。像我就買了博物館年卡,可以參觀大部分的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以及以學生身分買了Classic Card,可以在開演前一小時以8-10歐的價錢看歌劇、芭蕾。當然,有空時也要去體驗一下柏林的酒吧文化。除此之外,我想許多人選擇到歐洲學習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旅遊,由於這裡廉價航空、跨國火車、巴士眾多,旅行相對來說變得十分容易。如果能早點規劃早點訂票,就有意想不到的價格,像我僅花70歐元,就買到從柏林到巴塞隆納的來回機票。

旅行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常常沿路上受到他人的幫助。像是我曾經一個人到西班牙旅行,在回程往機場的時候坐錯了火車,連續問好幾個人都不會說英文,最後遇到一個勉強會英文的女生告訴我應該要在哪裡下車然後再轉搭計程車,或許還有可能趕上飛機。當時我真的很緊張,這個西班牙女生還一直安慰我、和我聊天。雖然最後還是沒有趕上飛機,但我還是非常謝謝她。

交換學生的生活是相當自由的,凡事皆需自己安排,但這也是一個獨立成長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著重在學業上以及融入當地生活,你也可以選擇大部分的時間都去旅行,認識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世界,這一切都是自己所選擇的。台大學生似乎都以去美國和日本為首選,但我認為歐洲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和台灣大不相同,是一個更值得推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