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多元文化的母系-聽聽陸生怎麼說 侯長坤(碩士生)

訪問整理/姚昱均(臺大政治學系)

就讀臺大政治所國關組的侯長坤,專攻國際衝突領域,大學期間即以助理研究員的身份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參與研究。

約定時間的前五分鐘,幹練斯文的侯長坤從容不迫地踏入會客室,坐定後優雅地拿出訪問題綱與筆者逐一確認題目,嚴謹的學術精神表露無遺。相較於旁人認定的高冷嚴肅,亨利領襯衫與撞色毛衣的搭配顯示了長坤內在的活潑與幽默,一轉大眾對研究人員的刻板印象。

輕鬆但不失嚴謹的臺灣生活

長坤來自湖南懷化市,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政治系,大學期間即於該校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並曾在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交換一學期。目前的研究方向試圖使用演進博奕論解釋中國戰爭與中國問題。

來臺之前他對臺灣的想像是充滿民國風情的時代感,不過來交換之後發現臺灣的娛樂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日常用詞生動傳神。例如,使用 「吃到飽 」此一直白卻精準的詞彙形容無限自助餐廳,是臺灣文化特色之一。

然而,選擇來臺攻讀碩士的理由並非只是臺灣愜意的生活態度與乾淨的自然環境,有更多的原因來自優秀紮實的政治學方法論課程。他在擔任助理研究員期間,感受到政治科學的博大精深,於是產生再進修的想法,故當初選擇學校的時候便以能夠完整深刻學習方法論的學校為主。

其中,長坤認為臺大政治所的課程設計非常紮實,每門課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也在學術研究上提供學生很好的方案,幫助學生得以培養研究能力。舉例來說,外交決策與國際法獨立為兩門課,得以從不同的專業角度補充國際關係理論,讓他有更廣闊的角度審視自己目前的研究。另外,政治系的多元課程如 「 R語言與文字探勘:公共議題之應用」 透過結合當前科技減少傳統公共政策領域的侷限,使得我們對政治科學的理解變得更為豐富。對此,長坤使用一句接地氣的形容詞來形容這一年他在臺大政治所的學習:「在這裡,人人都能在知識的學習上吃到飽。」

陸、臺兩地的學習風氣大致相似

從過去在淡江大學交換到現在於現在臺大政治所就讀的經驗中,長坤觀察到陸、臺兩地雖然同為華人文化,但在學習風氣上還是有些許差異。相較而言,臺灣的同學大部分都很堅持自己的信念,價值判斷較為清晰。所以長坤在臺灣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有許多開心的交流時光,他認為多與同學、老師交流是最好融入臺灣生活的方式之一。

關於教師授課方面,對他而言並無特別差異,如果硬要比較的話,臺大政治所對國際化的要求更高一些,但同時他有提到這或許是大學部與研究所的標準不同所致。

另外,令他印象深刻的包括臺灣高學習普及率,像是他有認識一些在職專班的學長姐,即便於自身職業領域聲名顯赫,但仍不忘再返校進修、提升自我。而他從這些學長姐身上學到許多事,除了人生歷練之外,亦有道地的臺語歌曲如愛情的恰恰、舊情也綿綿……等。

從群眾中到群眾去

在台攻讀碩士期間,長坤有機會於2018年九合一大選期間經歷臺灣的競選文化。對此,除了體驗熱鬧之外,他感受到選舉應該是以群眾為核心,各候選人需要從群眾中到群眾去,試圖藉由自己的政治抱負造福社會大眾。

相較於政黨之爭,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為民服務的精神,如同國父孫中山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政治人物對普羅大眾的食衣住行、國計民生的重視,能讓人民朝向好的方向發展。

政治科學:深藏不露

提到對政治科學的理解,長坤用一句話:「深藏不露。」 來形容。政治科學表面上日常生活疏離,但對國家而言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在學術研究中最後須朝一門特定領域方向去深入探究,才有機會做出一番好研究與好視野。無論何時,秉持 「以天下為己任,修齊治平。」 是長坤認為的政治學者目標。

對於往後的職涯發展,長坤目前並不特別限縮在公務領域抑或商業領域,而是抱持著「哪裡需要我就去哪」的隨遇而安態度,亦有繼續深造的打算。但當我們討論到留在臺灣或者回到大陸的抉擇時,他表示因目前臺灣 「三限六不」 政策因素,無法續留臺灣,而須考慮其他選項,因此他未來將會扎根中國,繼續在政治科學中深化,藉著他在臺灣的學習經驗,增進華人群體之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