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母系動態

陸生在母系(二):專訪交換陸生王亞坤

台大政研所 陳怡瑾採訪

王亞坤小檔案

2005-2009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學學士
2009-2012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生
2010年4月- 9月 上海世界博覽會博鼇亞洲論壇展館工作人員
2009年4月- 6月 共青團上海市委管理資訊部實習生

研究興趣:
輕武器控制、難民問題以及中國外交決策

問:你當初為何選擇臺大交換而不是歐美學校?

答:首先,臺灣對於每一個大陸人而言,都有一種親近感。同時由於普通民眾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多,也有很多的神秘感,所以很想去體驗一下別樣的中華文化。其次,臺灣大學是臺灣乃至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學府,也是吸引我申請進行交流的重要原因;最後,我身邊有一些來自臺灣的同學朋友,他們向我推薦臺大,給了我很多的資訊。

問:臺大學生和復旦學生有何不同?你覺得臺灣學生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總體上而言,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但是臺灣的學生更加的喜歡社團、組織和參與各種活動。相較而言,大陸的學生社團並沒有那麼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課餘生活並沒有那麼絢爛。另一方面,大陸學生未來的工作壓力更大,學生必需更加努力和用功,參與的企業單位實習工作更多。此外,臺灣的大學,綜合性的偏多,開設的課程內容繁多,可選擇的空間更大,以培養「綜合素質」為目標。大陸的大學,多是文理工農醫等分開的,比較強調「專業」,這或許使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強。

問:你旁聽了本校相關的課程,覺得從臺灣觀察大陸和你本身在大陸觀察大陸有何不同呢?

答:臺大政治系的老師都是學貫中西,對於大陸的政經社會都有著很全面,也比較客觀的看法。尤其使我對中國外交有了更加豐富的認知,也接觸了一些新的研究路徑。蔡政文教授的國際關系理論課程,張登及教授將國關理論與中國外交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都開闊了我的思維。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習,受益匪淺。但我也曾聽大陸同學講過一些其他院系的老師的課程內容,那些老師對於大陸並沒有真正的瞭解,而且看到的往往都是大陸落後的一面,並且將之誇大於大陸的整體形象之上,未免有些狹隘。大陸的問題和困難是有很多方面的,比如說貧富差距和環境汙染。於是臺灣有些學者誇大的大陸的強大,主張敬而遠之或者提早防範;另一部分人誇大大陸的不堪,主張保持距離,捍衛臺灣社會的優越性。這一些不夠客觀和全面的看法,我覺得都有進步空間。

問:能否提一個臺大學生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我參加了臺大的志工同學所組織的go local的青年活動。我們去了苗栗大南浦的一個客家村,讓我看到了客家文化。更重要的看到了臺大青年對於農村地區和農業的關注,這個非常重要。

問:臺灣與台大讓你印象深刻之處或最喜歡之處?

臺灣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喜歡的,是服務行業的態度和辦事的效率。無論是本校的教務處、國際交流處,還是夜市的餐飲攤販,都很友好、和善。而緊急情況的處理,也是非常的到位,比如說捷運軌道突然有人落入的情況,捷運公司的應急工作很妥當,市民也非常理解與配合。其實在網絡上、在朋友那裏都能獲知很多有關臺灣與臺大的資訊。但此行很特別的是,沒有想到比較容易接近臺灣的政治人物。我去觀看了臺北的市長競選活動,也有幸和郝龍斌市長合影留念。臺灣選舉的氣氛非常的熱烈。

問:那你回到復旦大學之後,是否會推薦你的同學(或學弟妹)來到臺大政治交換?

答:當然。我本人也非常希望能夠再有機會回到臺大去學習。事實上,新學期[編按: 九九學年下],就有我的宿舍的室友在政治系交換,他也很喜歡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