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一甲子的俞仁寰紀念獎學金─李德進學長(41年班)專訪
梁豐綺(政研三)、江沛菱(政研二)、鄭大邦(國關三)
以臺大政治系學生為授獎對象的「俞仁寰先生紀念獎學金」,自民國 49 學年度(西元 1960 年)起頒發,迄今已綿延超過一甲子,堪稱全臺數一數二歷史悠久的獎學金。為回顧該獎學金的創立過程,本系郭銘傑助理教授和徐欣蕾助教率梁豐綺(政研三)、江沛菱(政研二)、鄭大邦(國關三)等三位系上同學,拜訪俞先生舊日同窗、同時也曾參與該獎學金運作的李德進學長(41年班),透過訪談追憶俞仁寰學長,並窺探過往七十餘載的臺大光景。下文為根據此訪談、以及本系留存的相關歷史文件所撰寫的紀錄。
記憶中的臺大生活和俞仁寰先生
「我們在四年期間,同寢室真可說是情同手足,從來沒有吵架,感情非常好!」李德進學長回憶起自己和俞仁寰學長等同窗好友的往昔時光時如此說道。
民國 18 年生於江蘇省的俞仁寰學長,和出身浙江瑞安、年長一歲的李德進學長並非舊識。民國 37 年,兩人一同考取坐落於徐州路法學院的政治學系,方恰巧成了同寢室的室友。據李學長回憶,那時位於成功中學對面的宿舍,還僅僅兩層樓;每間小小的宿舍房間裡頭,都住著六位從各地負笈而來的年輕學子。俞學長以及當時的室友(包括往後也參與了獎學金管理的羅龍、馬遠岩等人),都是孤身在臺、經濟拮据的異地青年。當時,儘管物質條件匱乏,但李學長回想,同窗兼室友六人相聚於臺大的四年生活,心靈上還是十分富足的。
李德進學長談起大學時期的俞仁寰學長,一幅勤學不輟、手不釋卷的學生圖像便映入眼簾。據說,在狹小的宿舍房間裡,俞學長的床頭堆滿了各式書籍。李學長說道:「俞仁寰在學校的時候,功課很好。他書無所不覽,馬克思主義他也看,三民主義他也看!」不過,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這份勤勉好學也曾給還是學生的俞學長招致麻煩。李學長回憶道,那時的宿舍裡邊,有共產黨的職業學生,也有國民黨的職業學生。有次便有人向情治人員告狀,指稱俞學長看的都是些共產黨的書。俞學長便因此被情治人員帶回,讓當時的同窗好友們相當憂心。幸好,情治單位不到兩天之後,便將俞學長放了回來。李學長口中的俞仁寰學長,打從學生時期便展現出智識養成上的過人之處,以及在當時緊張的社會氛圍底下,依舊博覽群書、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
俞仁寰先生的志業:回饋母系
民國 41 年夏天,李德進學長和俞仁寰學長於政治系畢業以後,便一同前往鳳山陸軍官校,接受為期一年的預備軍官訓練。隨後,兩人亦各自通過了公務員資格取得考試;李學長被分發至臺灣省政府秘書處,而俞學長則到臺灣省政府人事處服務。不過,任職人事處不到幾個禮拜,俞學長便選擇重新回到校園,至母系擔任助教一職。關於這個決定,李學長推測道:「他回臺大母系當助教,那是因為他認為他的興趣、志趣,跟他的內涵和知識等等,他認為才合適。」根據李學長分享,當時的助教不僅負責行政工作,更能慢慢升任為該系所的講師;這樣的選擇和李學長回憶裡素來性格內向且好學不倦、智識過人的俞仁寰學長,想來應該是十分契合的。
後來,同寢室的好友便在各自的領域努力不懈、四處奔波,見面也少了。那時是民國 48 年 12 月 14 日晚間,李學長於苗栗縣政府工作的時候,接到了來自過去室友馬遠岩、李洪鰲的電話。電話傳來了噩耗。俞仁寰學長在臺大醫院附近,遭一輛由高階刑事警員駕駛的吉普車撞上,因而不幸離世。李德進學長回想當年可能的事發狀況,向我們語帶惋惜地說道。事發後,焦急的學長次日便趕往臺北。時任臺大校長錢思亮為此召開小型會議,李學長也參加了;當天會議不僅討論了如何處理俞學長的後事,更決定要向肇事者索償。
俞仁寰學長在民國 49 年安葬於六張犁公墓。當時向肇事者索取的賠償金,再加上臺大給予教職員的撫恤金以及各方捐助,在辦理完俞仁寰學長的後事之後,尚有些許結餘(30885元)。於是,李學長便和過去同為室友的舊日同窗,以此成立了僅供臺大政治系學生申請、以鼓勵優秀清寒家庭子弟為宗旨的「俞仁寰先生紀念獎學金」。
早期獎學金辦法
綿延一甲子的獎學金
「俞仁寰先生紀念獎學金」自民國 49 學年度起頒發,迄今已綿延超過一甲子,嘉惠近 120 名學子,堪稱全臺數一數二歷史悠久的獎學金。獎學金委員會的主要成員是俞學長的同寢室友,包括政治系的李德進和羅龍學長,以及經濟系的李洪鰲(曾任財政部次長)和馬遠岩學長。後因羅學長擔任外交官外派,又找了小一屆的張劍寒(曾任臺大法學院院長、政治系教授)和彭振剛學長幫忙。
事實上,獎學金設立之初金額有限,當年委員會將經費交由畢業後在銀行任職的馬遠岩學長開戶管理。李德進學長笑著說:「馬遠岩是經濟系的投資高手,在股票下跌的那幾年,他做股票還是年年賺!」馬學長的投資有成,再加上俞仁寰學長好友們的捐款資助,使獎學金經費不減反增,得以延續至今。秉持著紀念俞仁寰的心思,委員會每年參加政治系主辦的獎學金審查會,討論受獎名單。李學長說明他在審查時,學業成績僅作為參考,主要還是注重同學的家境狀況,因為他認為,學業成績可以靠努力進步,但若無法負擔學費就難以完成學業,家境不富裕的學生更需要幫助。
隨著獎學金委員們年事漸高,民國 99 年委員會主任秘書彭振剛學長過世後,彭學長的家屬便將約 40 萬的餘款移交「臺大政治學術文化基金會」,由專人管理獎學金運作。李德進學長解釋,彭學長原本和他們同班,因工作休學一年,才比大家小一屆,但他和俞仁寰學長仍情同同窗,因此情義相挺,跳出來協助獎學金事宜多年。民國 107 年,李學長因年邁不便再與會,亦向系上請辭審查工作,在 107 年 11 月委員會完成最後一次會議後,獎學金審查便轉由系上辦理。對於將獎學金移交基金會管理的決定,李學長深感認同地表示:「太好了!基金會保管比較可靠!這決定是對的!」他提到獎學金委員們陸續辭世,負責投資的馬遠岩學長也在民國 111 年離開了,不易再尋得對獎學金有深刻意念的學弟妹接手,因此由基金會專人管理是較有保障的作法。
由左至右依序是馬遠岩、李德進、彭振剛、張劍寒、時任系主任蘇彩足
由左至右依序是馬遠岩、時任系主任徐斯勤、李德進
翻開獎學金的歷史記憶
在訪談的過程中,郭銘傑老師和徐欣蕾助教也介紹了獎學金的相關文件,協助李德進學長回溯獎學金的歷史記憶。系上保存了相當完整的資料,包括俞仁寰獎學金自民國 49 年以來的受獎名單、俞仁寰養父與臺大校方的通信、以及獎學金委員會的歷年開會記錄等,傳承迄今都已超過數十載,成為珍貴的歷史文件。李學長翻開一紙泛黃的名冊,那是民國 58 年底在善導寺舉辦的「俞仁寰逝世十週年追思會」芳名錄。李學長回憶,當時他調回臺北任職行政院主計處,故也偕夫人參與了追思會。在場的除了俞仁寰學長生前舊識,還有時任臺大校長錢思亮、政治系主任連戰,以及俞學長在學時的訓導長傅啟學等三十餘人。
俞先生逝世十週年追思會芳名錄
值得一提的還有民國 79 年的委員會紀錄。當年適逢俞仁寰學長逝世三十週年,會議記載著時任系主任蔡政文於清明時節,帶領系上成員前往俞學長的墓地掃墓。巧合的是,蔡政文老師就讀臺大政治系時,也曾是俞仁寰獎學金的受獎學生,其多年後從受獎者變為審查者,率眾紀念俞學長,格外具有意義。聽聞此事,李德進學長感慨道:「我老實告訴你,他(俞仁寰)的墓在哪,我不知道。」郭銘傑老師即起身向李學長展示系上保存的墓地概圖,上頭標示了俞學長的墓園位址,就在現在的六張犁附近。看著故友的墓地標誌,李學長拱起手,語帶哽咽地說:「我非常感動,母系在他死後這麼多年還能去掃墓,還有這觀念,不容易!像我這麼很要好的同學,我都不曉得他的墓地在哪,母系能做到這樣子,很不錯,不簡單啊!」
民國79年獎學金委員會會議紀錄
李德進學長的勉勵:「用功讀書,學好做人」
在訪談的尾聲,李德進學長分享了他對獎學金的期許,以及對政治系後進學子的勉勵。獎學金對於當年孤身來臺的李德進和俞仁寰學長而言有重大的意義。說起那時由大陸來臺的大學生,李學長不禁感嘆,由於戰亂不斷等外在因素限制,同輩的青年學子縱使能夠就讀大學,就學年齡也普遍比常人晚上一年,甚至四年、五年的也大有人在。更不用說,家庭背景當然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可能。在這樣內外交迫的環境限制之下,出身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使有心學習,恐怕也只得作罷。「我小學,民國 16 年,唸了五個學校。初中也一樣,唸到一半日本人打來了。學校遷走了,那我們也不能去了。」動盪的時代下,若不只想要安身,還想潛心學習、求得立命,那該有多困難?
在臺大就學期間,平時根本沒有零用錢的他們,只能靠校方的獎學金來完成臺大的學業。李學長幽默地提到,當年獎學金每個月 23 塊錢,敲傅鐘的工友月薪是 55 塊,所以這獎學金還算挺多的,付完學費剩下的幾塊錢,便可以留著生活用。受獎學金幫助甚多,李學長特別感念當時傅斯年校長堅持「對有志氣、有信念、有智慧、貧困的同學,一定要扶持到底」的信念,摒棄一切阻礙來照顧清寒學生。回憶起故友俞仁寰毅然放棄公職返回母系擔任助教的身影,李學長表示,希望俞仁寰獎學金也能發揮「獎勵、幫助清寒優秀的學弟妹」的核心精神,就如同他們當時受益於獎學金那般。
最後,李學長笑著說:「學弟妹們,我不敢倚老賣老講什麼話,我只講一句,就是『用功讀書,學好做人』。」就像傅校長說的「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一樣,在學校能學到的,不只是書本和課堂的知識,還有與師長、同儕間的相處之道。離開大學七十多年,再度憶起校園生活,李學長發現原來他現在的長處,是當年不知不覺從身邊榜樣習得的,而這做人做事的方法,絕非三言兩語能道盡,有賴學弟妹們細細挖掘品味。
李德進學與本系師生合影
(民國112年3月31日上午11時,攝於李德進學長宅邸。前排為李德進學長,後排由左至右依序為梁豐綺、鄭大邦、江沛菱、郭銘傑助理教授、徐欣蕾助教)
附錄 獎學金創設與辦理大事紀
1928年(民國17年) | 李德進生於浙江省。 |
1929年(民國18年) | 俞仁寰生於江蘇省。 |
1947年(民國36年) | 國共內戰期間,局勢動盪,李德進在親戚照應下漂泊來臺。 |
1948年(民國37年) | 俞仁寰與李德進考入臺大法學院政治系,時任院長為薩孟武,系主任為李祥麟。 |
1949年(民國38年) | 傅斯年就任臺大校長。 |
1951年(民國40年) | 錢思亮就任臺大校長。 |
1952年(民國41年) | 俞仁寰與李德進畢業後在鳳山陸軍官校,接受預備軍官訓練一年。 |
1953年(民國42年) | 俞仁寰與李德進通過公務員資格取得考試,分別分發至臺灣省政府秘書處,以及臺灣省政府人事處,但俞仁寰任職僅數週便回歸臺大政治系擔任助教。 |
1957年(民國46年) | 俞仁寰升任臺大政治系講師。 |
1959年(民國48年) | 12月14日傍晚,俞仁寰因車禍意外不幸離世,在時任校長錢思亮的主持、以及包括李德進在內的俞仁寰舊日同窗之參與下,決議向肇事者索取賠償金,且此款項與學校的撫恤金在辦理後事之後的餘款,將作為資助臺大政治系清寒優秀的學弟妹的獎學金。 |
1960年(民國49年) | 俞仁寰先生安葬於六張犁公墓。同年,「俞仁寰先生紀念獎學金」開始頒發。 |
1969年(民國58年) | 俞仁寰逝世十週年追思會舉行,李德進夫婦、時任訓導長傅啟學、系主任連戰等人皆參與。此前,李德進調臺北任職行政院主計處後,已開始擔任獎學金審查委員。 |
1990年(民國79年) | 值俞仁寰逝世三十週年,時任系主任蔡政文,同時也曾是該獎學金的受獎人,帶領系上成員前往掃墓。 |
2010年(民國99年) | 獎學金前主辦人彭振剛過世,獎學金經費約餘40萬,由彭的家屬提領出來交由「臺大政治學術文化基金會」管理。 |
2014年(民國103年) | 獎學金前主辦人張劍寒前主任過世。 |
2018年(民國107年) | 民國107年李德進長考量年事已高,請辭獎學金審查工作,11月30日李德進學最後一次與會。 |
2022年(民國111年) | 獎學金前主辦人馬遠岩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