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系主任致辭:面對地緣政治劇變、反思政治學人文精神
黃旻華
黃主任於系務會議致贈感謝牌給張登及前主任
後學與臺大政治學系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民國84年,當時正就讀於臺大工管系工管組四年級,由於大學時期學習商學的知識並不得心應手,對於人生未來發展也相當茫然,便在高中同學的建議之下,來到政治學系廣泛的聽課,當時除了正式修習政治學(任德厚)、比較政府與政治(朱雲漢)、政治學方法論(朱雲漢)等課程外,也旁聽西洋政治思想史(陳思賢)、中國政治思想史(孫廣德)。在上述老師的薰陶下,後學發展出對政治學的濃厚興趣。之後在大學畢業後,進入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就讀碩士,民國87年取得碩士,並在民國89年服役完畢後赴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攻讀政治學博士,並於民國93年取得博士學位回臺任教。
初次回臺任教,有幸進入政大政治學系服務(民國93年),隔年在石之瑜和朱雲漢老師的邀請下,轉至臺大政治學系任教,當時同時隸屬國關組和政論組(各半缺,民國94-97年)。而在因緣際會之下,於民國97年辭去臺大教職,先後赴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政治系(民國97-101年)、大陸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民國101-102年)執教,最終於民國102年又回到系上接替洪永泰老師退休的政論組教師職位,直到今日為止。總計19年的學術生涯中,有13年在臺大政治學系服務。同時也是臺大政治學系目前唯一曾經辭職後又回到系上服務的老師,在體悟人生經驗的乖舛後,對於母系接納後學的慷慨之舉,心中有無限的感激,也期許自己盡己所能來報答母系。
本院蘇宏達院長親贈聘書給黃主任
碩士班跨校指導師從朱雲漢老師,研究社會科學哲學在國際關係理論上的應用,博士班則由美國著名中東以巴問題專家,也是阿拉伯民主動態調查的創始主持人Mark Tessler指導,研究主題是分析伊斯蘭社會中的政治伊斯蘭民意支持。初次回臺任教後,就跟隨朱雲漢老師一起參與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和世界民主動態調查(Global Barometer Survey)的大型跨國民意調查計畫,也曾任臺灣政治學會秘書長(民國94年)、臺大社科院胡佛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主任(民國104-110年)等職務。而在今年,也有幸榮獲臺灣大學勵進青年講座教授的獎勵,並接替朱雲漢老師過世後亞洲民主動態調查、世界民主動態調查的兩項計畫主持人工作,也獲選為國際政治學會「比較民意調查」(Comparative Public Opinion, RC17)研究委員會的主席,同時也與國立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合聘,並且在八月起擔任臺大政治學系主任,以及接任第32屆中國政治學會會長等職務。
本院東亞中心會議室
後學曾經歷過曲折且複雜的學思過程,在眾多涉獵過的專業中,最為醉心統計學發展的歷史,由此,深感科學知識背後的推動力量往往是不為人所知的人為因素。也因此,在當前臺灣所面臨劇烈變化的地緣政治危機之際,許多問題的根源,並不在外顯的事件表象,而在人文精神的省思。具體而言,儘管近年來政治學界在學科發展上受到工具理性化的巨大潮流影響,多數學者傾向將政治學視為一門研究「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的技術知識,但往往更為重要與迫切的議題在於問題從何而來,以及問題背後所揭櫫未來社會變遷的趨勢,和對我們身處社會的根本影響。如果忽略了政治學在人文精神上反思人性演變和社會發展的道德使命,則政治學研究則會淪為秤斤論兩的商賈叫賣之物。這樣的學問,沒有關懷,沒有靈魂,只有比價,只有喧嘩。
臺大政治學系在這一年內先後失去了朱雲漢老師、許介鱗老師,他們過去在臺大政治學系長年服務的風範,都深受廣大師生的敬愛。對於身受母系提攜和照顧的後學來說,未來則將培育如同朱老師、許老師具有崇高人格、學養的學術大師為己任,善盡大學的教育責任和使命。
專班開幕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