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班申請攻略工作坊
文/ 杜可筠 (國關三)
鄭大邦 (國關三)
主持人黃凱苹副教授
講者劉佩倫(Amy Liu)教授
2023年6月20日,母系邀請到任職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系的劉佩倫(Amy Liu)教授為系上同學提供美國博班申請攻略工作坊,並由畢業於該校的黃凱苹老師擔任主持人。劉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語言政治(language politics)、族群政治(ethnic politics)以及移民政治(migration politics),目前已出版三本研究專書,是位相當多產的年輕學者。在成果豐碩的個人研究外,劉教授亦在系上負責 Politics of Race and Ethnicity Lab(co-director),並擔任招生委員會的委員。因此今天劉教授以招生委員的角度,在第一階段向同學們分享目前美國博班的申請狀況,簡介申請策略並分析臺灣學生的潛在競爭者;在第二部份則與有備而來的同學一對一諮詢,指導研究計畫(Statement of Purpose)的寫作細節,並回答同學們更細節的申請方向與準備策略,協助同學更精準地抓住招生委員的心。
在第一階段,劉教授首先提點台下同學該如何準備基本的申請材料。除了常見的自傳、成績單、外語能力檢定之外,最常令同學們感到手足無措的,便是研究計畫的選題以及寫作功夫。對此,劉教授十分強調「研究主題與個人的連結」。申請者們不僅要精心設計一份吸引人的研究計畫,同時也必須說明自己為何有能力研究這個題目;是因為這項研究主題和自已的出身背景有著密切關連嗎?又或者,自己過去是否已經有過相關的研究經驗作為基礎?這些都是讓申請者在研究計畫的審查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之處。而除了研究設計以外,學生也必須思考,自己是否要於計畫書中說明自己預計要請哪些教授指導。劉教授提醒大家,這考驗了學生有沒有充分地認識該系所的師資陣容。同學們務必要多做功課,以免讓審查委員認為自己對於相關領域並不熟悉,甚至因此而得罪了該系所的某些教授。
台下專心聽講、記筆記的同學
除此之外,劉教授也從臺灣學生的主要競爭對手,以及當前美國政治學界的研究興趣,給予同學們一些寫作上的建議。劉教授指出,臺灣學生面對的主要競爭者,主要是來自對岸的北京、清華大學學生,以及畢業自首爾、高麗、延世等頂尖大學的韓國學生。這兩類申請者在研究計畫的寫作策略上有非常顯著的不同,值得臺灣的學生參考。劉教授指出,美國教授大多對於中國政治有較濃厚的興趣,而臺灣政治、兩岸關係,以及韓國政治等,則較不容易吸引美國教授的注意。因此,對於自身政治和社會文化較為熟悉的中國學生,便經常以中國政治作為研究計畫的大方向,再將具體的研究主題包裝於其中。相反地,在學界研究興趣對其相對不利的韓國學生方面,他們則更傾向先提出一項具有普遍意義的研究主題,再以韓國或其他國家、地區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劉教授認為,臺灣學生應該參考韓國學生的策略。例如,若學生有志從事兩岸關係研究,則可以表示自己的興趣在於研究大國互動之下的小國策略,再以臺灣作為實際案例。如此一來,這份研究計畫在多數美國教授眼中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便能獲得提升。
台下專心聽講、記筆記的同學
在演講的最後,劉教授也和台下同學分享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習的優點。首先,作為美國第十大城市的奧斯汀有著將近百分之十的亞裔人口,以及許多臺灣人十分熟悉的店家和餐飲品牌,再加上當地氣候溫和,臺灣學生能夠較快適應當地生活。其次,劉教授指出,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學系提供所有博士生六年獎學金,以及各項津貼和健康保險等等,讓學生能夠盡量不為生活起居煩惱,專注於學業之上。最後,在學生就業概況方面,該系博士生的足跡遍布各國的大學教育和學術界,例如本系的王業立老師、李鳳玉老師,以及擔綱本場會議主持的黃凱苹老師,皆於該校政府學系取得博士學位。
黃凱苹老師代表致贈系上紀念品
大合照
在第二部分同學們多針對推薦信的部分進行提問,劉教授認為三封推薦信的機會不需要在教授的任職場所和職位高低上做出特別的策略安排,未必所有美國的招生委員都清楚臺灣的學術生態,因此在中研院或是不同學校任職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一反越資深說話越有份量的迷思,劉教授表示自己在審查時更偏好年輕、剛從美國獲得博士學位離開的教授,對美國博班申請的細節更為了解,通常反而更能呈現學生的特質和優勢。因此,推薦信的重點還是在於內容,內容要能呈現教授對該位學生的熟悉度與客製化的評價,說明該位學生過去的學習表現、研究經驗、以及在工作上做出的具體貢獻。最後,劉教授相當大方地發送名片給在場每位參與工作坊的同學,承諾未來在申請上有任何需要都相當樂意提供諮詢和協助。
一對一諮詢
第二階段提問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