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專訪陸生—劉秀秀

訪談整理、圖 / 徐圓媛 (政研四)

劉秀秀是一名來自遼寧大連的陸生,曾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 院行政管理系,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培養了對公共事務濃厚的興趣。目前在台大政治學系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並主修公共行政。

到台大交換前對台灣的印象或想象為何?

來台灣以前對台灣的認識主要是來自於電視媒體,特別是CCTV會有台灣風土民情專題介紹,也有台灣新聞的整理報導,因此透過媒體都能知道台灣 發生了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此外電視台也常常播出台灣戲劇,從戲劇中也認識到了人與人間的互動。當時身邊也有同學來過台灣當交換學生,從同學 分享的經驗中 感受到台灣社會自由的氛圍,不管是什麼議題,都有各種利益團體發表自己的看法為自己發聲,可以在一個問題上聽到各種多元的聲 音。

為什麼你會選擇到臺灣就讀碩士班學位,可以請你分享當初挑選國家、學校的過程和考量的因素嗎?

會選擇來台灣念書除了因為語言相通、離家距離近等地緣上客觀因素外,過去來台灣念書有省份上的限制,剛好那時候也遇到了開放遼寧戶口的學生來台唸書,而大學宿舍裡也有來過台灣念書的同學,聽到了分享台灣念書的經驗後,因緣際會之下決定前往台灣。

在台灣或在台大印象最深刻或最有感觸的事情為何?

剛到台灣的時候正是炙熱的炎夏,身體最先感受到的差異就是氣候,台灣音為濕氣較中國東北來得重,不論是夏天或是冬天總是有段伴隨著綿延不停的雨季,這是和家鄉差異頗大的地方。在人與人的互動上,人們講求禮貌,彼此相互道謝的次數頻繁,即便覺得不一定是需要道謝的情境下也總是客氣地將「謝謝」掛在嘴邊,讓人感受相互尊重友善的態度。而在師生的互動上,也覺得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較近,學生常常會向老師請教、討論問題。

你曾修習了哪些令你印象最深的課程?你對於老師授課方式和同學在課堂互動有哪些看法?是否和自己國家很不一樣?

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吳庚老師和陳淳文老師合開的公法專題,這是一剛到台灣修習的課,在課堂上了解認識了台灣的法律,同學在課堂上總是活躍地討論也使得學習更加充實、深入。

就你和臺灣同學相處,你覺得自己國家學生與台灣學生學習風氣有沒有差別?

在學習風氣上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差異,而台灣同學和老師討論互動較頻繁,也感受到研究所的同學都很積極認真。

有沒有去過臺灣哪些地方觀光旅行呢,印象最深的回憶是什麼?

去過新竹、墾丁等中南部其他地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今年的台南系遊。隨著車子逐漸南下,可以感受到氣氛逐漸和台北有些不同,相較於都市台北的匆忙緊湊的步調,古都台南多了一股靜謐清幽,漫步在安平古堡、赤嵌樓、德記洋行和台南小徑,不論建築物上的一磚一瓦抑或是路旁夜市的小攤都充滿著濃厚的人情味,除了認識了過去從未感受過另一面的台灣之外,也在旅途的過程中增進與同學間的情誼。

是否曾經歷臺灣選舉,是否曾觀察臺灣的政治環境,對競選生態、造勢活動感興趣嗎?

台灣的選舉中可以看到不同候選人間不同的政見,因為選舉競爭激烈也常常可以看到候選人為了求勝投入了各式大規模的選舉宣傳、造勢活動,由此見識到了台灣選舉的生氣。

最後你會建議自己國籍的學生來台灣念書嗎?也請提供以後來台灣的學生一些意見?

會。身邊有許多同學是在台灣念電機、電子資訊工程或是政治學相關科系,覺得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學科,如果想要來台灣念書的學生可以好好把握台灣的優勢學科並結合自己的興趣,絕對可以收穫滿載。

從臺大畢業後,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想留在台灣工作還是回國呢?他們認為現在在政治系的學習對他們的幫助是什麼?

在政治系學科訓練下,透過典籍的閱讀和上課時的思辨過程,也逐漸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邏輯,如何遇到問題時尋找或是設法透過相關經驗歸納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是我感受到政治系訓練最有幫助的部分。因此未來希望能在公家機關、顧問公司或是像紅十字會、綠色和平等非營利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