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刊頭底紋圖

文化多元的母系– 來台求學心得分享 黑迪文(美國)

整理/邱鈺涵(政治二)

到台大就讀(交換)前對台灣的印象或想象為何?

在到台灣前在中國大陸待了六年,主要對台灣的印象與了解是來自於那段時間。另外,在十年前住在日本時也有來過台灣,待在台北約十天的時間,那時覺得台北很熱鬧、交通很方便,此外也看到台灣有許多地方融合了日本的文化,像是到處都有便利商店以及手扶梯靠右站等行為,對台灣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為那幾天留下的印象以及後來很想多了解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差異處,所以之後一直很想來台灣教英文多接觸台灣,但每次有機會能來台灣工作時在其他國家總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所以一直沒有來成。

為什麼你會選擇到臺灣就讀博士班學位,可以請你分享當初挑選國家、學校的過程和考量的因素嗎?

一開始是因為參加美國政府的和平隊(Peace Corps)的計畫,在中國大陸貴州的銅仁市當了兩年的志願工作者,在當地一間學校擔任英文教師。後來因為想去看看中國大陸別的地方所以申請了中國大陸的碩士,最後選擇了浙江大學,雖然也有機會能去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但對北京的印象沒有很好,比較喜歡杭州的氛圍,所以還是選了浙江大學學習國際關係。後來畢業後去了昆明幫忙朋友做茶葉的生意,但後來還是覺得想繼續讀書,所以申請了很多日本、新加坡或台灣的學校,想說在中國大陸已經待了兩年所以想換個環境,後來因為以前在浙江大學的教授都蠻推薦來台大讀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台大在亞洲的大學排名蠻前面的,所以才決定來台大就讀博士班。

你曾修習了哪些令你印象最深的課程?你對於老師授課方式和同學在課堂互動有哪些看法?是否和自己國家很不一樣?

第一年來台大的時候早上都要上中文課,我覺得台大的中文課教得很好會給很多練習會話的機會,記得有一位老師會教我們很多台灣文學還有台灣政治社會方面的議題,這門課讓我對台灣有蠻多更深入的了解。對於政治系的課程印象也都很好,因為很多教授在美國或國外留學過所以上課方式跟美國蠻像的,也會有很多的討論跟報告,但我之前在中國大陸讀書時就普遍都是教授在台上講授內容,比較少有討論的機會。印象最深刻的課是蔡政文老師的「國際關係專題研究」,每周都要寫報告甚至有時候一周有兩個報告要準備,上課要準備的資料也非常多,但覺得這是一個挑戰自己的機會,雖然過程很累要準備很多東西但最後很有成就感,也獲得很多收穫。

在台灣或在台大印象最深刻或最有感觸的事情為何?

對台灣印象很深刻的是大眾運輸都很方便,像是Ubike,其實在杭州也有類似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但晚上不能騎,所以在台灣晚上可以不用叫計程車有Ubike可以騎真的很棒,另外也可以去河濱公園騎車,這部分規劃的很好,給我很好的印象。此外,台灣的火車也很方便,之前去九份、瑞芳那邊玩的時候就是搭火車。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天氣,台灣夏天天氣很熱,因為我是從美國奧勒岡州的波特蘭來的,雖然波特蘭夏天也會熱但是不像台灣這麼悶,而且雖然那裏冬天也很冷,但是台北是濕冷有點不一樣,在波特蘭室內會比較溫暖,但在台北到處都很冷。

對台大印象最深刻的是樹很多、校園很漂亮,然後有很多人會騎腳踏車上學,在美國很多人會開車上學但是很少人會騎腳踏車,我覺得可以騎腳踏車上課很方便很不錯。

就你和臺灣同學相處,你覺得自己國家學生與台灣學生學習風氣有沒有什麼差別?

我覺得台灣學生都很認真,也很要求成績,上課前都會充分準備,但其實比較害羞一點,美國學生比較開放也比較敢發言跟發問,但其實差異也沒有到非常大。如果跟中國大陸的學生相比,中國大陸的學生比較愛面子也有點自傲,上課也很常見滑手機的狀況。相較下台灣學生比較隨興給人的感覺很輕鬆,另外也比較獨立可以自己一個人做事,其實台大學生蠻像美國學生的,都很活潑也很獨立。但其實這些也可能只是個人的狀況,也很難依據這些印象就下定論。另外在台灣上課和美國比較不一樣的就是美國的學生來源比較多樣,常會有多種種族、國籍、年齡等在同一堂課上課的情形。

有沒有去過臺灣哪些地方觀光旅行呢,印象最深的回憶是什麼?

北部有去過猴硐、瑞芳,也還有去過宜蘭、台中、台南等蠻多地方的,但還沒有機會去花東那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南投的日月潭,住在一間小民宿,是民宿主人自己整修的一棟建築,被大自然環繞四周都是很漂亮的山。後來我在地圖上看到「水上瀑布」就在民宿附近,就趁有一天沒有安排其他事情的時候自己走路去找瀑布,往瀑布的路很窄而且一路上都沒有看到其他人,有一種身在秘境的感覺,後來終於找到瀑布時覺得真的很漂亮,能接觸大自然真的很棒,但很可惜這邊不像觀光景點一樣會有很多人知道。我很喜歡台灣的山區,以後也會很想多看看台灣的自然風景,另外在南投也看到很多非常漂亮的茶園,因為之前曾經在昆明幫朋友做茶葉的生意,所以對茶也蠻有興趣的,希望以後也有機會能多去茶園看看。

有無參加臺大校內社團?

從很久以前開始就一直很想學功夫,所以我之前有參加過詠春拳的社團,後來因為上課的報告跟作業真的太多了,只參加了幾次。另外也參加了「臺大多國語言會話練習社」,還有「瑜珈社」,但這學期就都沒有繼續參加了。之後會想參加一些比較獨特且只有台灣才有的社團,可能等下學期再看看是否時間安排上能允許。台大真的有很多社團,當初在逛社團博覽會的時候就覺得很驚豔,真的各式各樣的社團都有,而這也是對台大印象很好的地方之一。

是否曾經歷臺灣選舉,是否曾觀察臺灣的政治環境?與自己國家的選舉生態又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呢?

我覺得台灣選舉非常熱鬧,會有很多活動,而且能獲得很多年輕人的關注,而且覺得很好的地方是雖然大家立場看法不一樣會討論得很熱烈,但卻不會有非常劇烈的爭吵。之前2015年12月有去參加過閃靈樂團的音樂會,覺得很有趣可以用搖滾樂來表達政治上的立場,並用這種方式來讓年輕人參與政治,第一次看到這麼新奇的方式。在美國,選舉期間不一定每個地方都會有很多活動,尤其奧勒岡州幾乎每次總統選舉都能確定民主黨會獲勝,所以在奧勒岡不太會有什麼競選活動,若是其他搖擺州可能就會有比較多的競選活動。美國蠻有趣的是其實選舉前不會有太多人表達意見,選舉後反而才會有更多人會站出來抗議。而且最近美國都太關注中央性的選舉了,地方性選舉反而較無法引起人們注意,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臺大畢業後,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想留在台灣工作還是回國呢?他們認為現在在政治系的學習對他們的幫助是什麼?

下學期要考博士資格考,但考完後可能會留在台灣一邊工作一邊寫博士論文,但如果有機會也有可能會回美國,去華盛頓的政府機關或是國際組織,因為我想研究緬甸的民主化,之前有去過緬甸幾次,有機會會想找個國際組織的工作再回到緬甸去,一邊研究一邊工作,緬甸的民主化是個蠻新的現象,時時刻刻都有一些變動正在發生,未來會想繼續在這方面研究。此外,泰國的民主化、台灣與緬甸民主化的比較或是台灣的南向政策也都是有興趣想要研究的方面。其實往後的發展還是要看之後會有什麼機會,當機會出現就跟著機會走,但不管最後的選擇是什麼,長遠的目標都還是想要寫書,雖然具體想寫什麼也還沒決定。台大的課程給了我很多幫助,國際關係的課也給了我很多新的切入觀點可以參考,尤其是前面有提到的蔡政文老師的課,另外也上過關於東南亞的課程,學到很多不同的看法,也對從台灣角度出發的想法有了更多了解。

會建議自己國家的學生來台灣念書嗎?也請提供以後來台灣的學生一些意見?

覺得美國學生應該要有更多人出國讀書,特別是學習政治學或國際關係的學生,可以接觸更多別的國家的文化,也能接觸不同的觀點,對於學習這些學科來說是很不錯的。但是其實蠻多美國人不會想出國學習,若是是想學中文的人很多又都會選擇去中國大陸,所以來台灣的人很少,但這其實是個問題,不管對於學習中文或是其他學科來說,並不只有中國大陸這個選擇而已,台灣和香港也都能提供很好的環境與資源。會想選擇來台灣的美國人其實都對台灣印象很好,如果能有更多人來台灣對於台灣的國際地位也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