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的母系– 來台求學心得分享 鄭冰顥(陸生)
訪談紀錄—李冠霆(政研二)
大學時,你曾到中山交換過,是否可以說說你當時交換的經驗?
以前在浙江大學唸書的時候,因為訊息比較封閉,所以有種井底之蛙的感覺。到中山交換時,老師在教學上非常認真,而且我自己在閱讀、搜索文獻之後,才恍然大悟的發覺原來這就是學術,因此我在中山,就學習方面獲得了很多寶貴知識。另外就生活方面,台灣的同學對我非常好,也因此結交許多好朋友。
為什麼你會選擇到臺灣讀碩士,可以請你分享當初挑選國家、學校的過程與考量的因素嗎?
我沒有考慮過要到其他國家唸碩士。我在中山交換時就決定要到台大念研究所了。因此,當時就請中山的老師幫我寫推薦信,在回到浙大之後,便開始全心全力投入準備備審資料,所以整體來說準備的時間滿長的。
可以請你比較一下高雄、台北、杭州的生活差異嗎?你比較喜歡哪裡?另外你在台大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為何?
我覺得高雄的生活步調很慢很悠閒,跟上海很不一樣(註:冰顥為上海人),所以我非常喜歡南部慢悠悠的生活。但台北給我的感覺就比較急促,大家的生活壓力很大,競爭非常激烈,不過如果跟杭州相比,我還是比較喜歡台北。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加石之瑜老師的讀書會。因為參加讀書會的同學,對學習擁有非常深的熱情,好像生活就是學術,學術就是生活一樣。所以,我很喜歡跟他們聊天,會讓自己有所成長。
你曾修過哪些令你印象最深的課?你對於老師授課方式和同學在課堂互動有哪些看法?是否和自己國家很不一樣?
我覺得學到最多的一門課是張佑宗老師開授的東亞政經發展專題。張老師非常追求在學生在課堂討論時,需要與作者互動,因此老師會選擇內容相互辯論,以及最新的文獻。
另外就授課方式而言,我覺得老師比較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因此師生間的關係比較親近,有點像朋友的關係。
就你和台灣同學相處,你覺得自己國家學生和台灣學生學習風氣有沒有差別?
其實很多人會覺得我們那邊的學生因為競爭激烈,所以好像很積極。但例如我在浙大讀書,真正一直發言的也是特定同學。我反而覺得台灣的學習風氣更好,例如台灣的同學就讀碩士,是自己真心想要在學術上鑽研。不過在浙大,多數人唸碩士班就只是為了一個學位而以,因為他們需要碩士學歷才比較好找工作。所以他們進了碩士班後,就開始不停地找實習,而老師也知道學生的目的,所以並不會太去要求。
那你覺得台大與浙大的學生,在分組作業上有哪些差異?
我大學時非常討厭分組作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都是我一個人在做報告。大學時分組作業很多,但是大家都覺得分組作業是其他人的事情,總是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始煩惱。但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就好像比最重視分數的那個人,就應該要做事情。
不過這學期有修一門R語言的課,我感覺到大家很努力在為小組付出,每個人都會很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覺得大家都滿負責任的。另外,我在中山時,也曾參加過由不同科系同學組隊的政策提案競賽。討論時我發現,每個人會就自己專業發揮所長,完成一份很棒的報告。
是否去過台灣哪些地方觀光,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是什麼?
整個台灣我幾乎都玩遍了,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合歡山。因為當初在中山已經進入交換的尾聲,快回浙大的時候,在合歡山遇到下雪,同時也覺得有種要離開這個地方,但不知道何時會回來的感覺。
是否會推薦陸生來台灣唸書?也請你提供以後來台的學生一些意見。
就現在的經驗,我會告訴想來台拿學位的陸生,念學會跟交換的心態完全不同。因為在這裡讀碩士班,有許多限制,例如不能實習、無法申請獎學金、無法擔任研究助理、沒有健保等。
所以如果你未來想要找工作,就會發現在其他國家比較能夠自由地找實習,累積經驗,但在台灣就比較困難。另外,許多陸生都會覺得在碩二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必須要兩邊跑,成本很高。所以我會叫他們考慮清楚再來。
從台大畢業後,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想在台灣工作還是回國呢?
我在中山交換的時候,曾夢想將來可以在日月潭經營民宿,然後在台灣定居。但是在台大唸書的這段期間,會發現自己因為家人、飲食習慣等因素,所以覺得自己更適合在上海工作。但我目前還在努力思索未來要繼續念博士班,還是直接就業,但目前仍比較偏向畢業後就直接就業。
那你覺得在台大政研所這段時間,政治系的訓練對你的學習,或者是與老師/同學間的學習,對你來說有什麼幫助?
其實在浙大也不缺乏學術表現很厲害的老師,但他們總是高高在上,再加上競爭壓力太大,很多人都想跟他們接觸,所以不太可能與他們親近,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但是在台大與老師相處的時候,就會發現師生間的距離比較接近,不論是讀書、思考的方式或是待人接物等各方面都會學得很多。
另外,我在台大也發現每個人都不會過於侷限在自己的主修上,大家都可以找到未來適合的方向,所以我覺得能夠看到很多各種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