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第2學期碩博士論文一覽
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
黃靜雅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東協中心性: 一個歷史制度論的分析 | 陶儀芬、張珈健 |
張鈞瑋 | 民主偏好與參戰意願:台灣個案分析 | 張佑宗 |
梁豐綺 | 從政府間談判到公眾外交:日本食品輸台議題下的跨國政治 | 郭銘傑 |
江昀曄 | 疫苗政治化:台灣民眾的政黨認同與新冠疫苗品牌選擇之探討 | 郭銘傑 |
褚宏垚 | 退群與新建: 權力轉移下美國的多邊軍事安全制度策略選擇 (2001-2021) | 張登及 |
本杰明 | 推進國際關係理論的哲學詮釋學框架 | 陳思賢 |
中山尚彥 | 從TPP到CPTPP:日本選擇主導策略的建構主義視角 | 廖小娟、楊永明 |
金德翰 | 美、歐、中在國際氣候建制的三角關係 | 林子倫 |
呂翔禾 | 民進黨主席集權化之分析:以地方選舉提名條例為例 | 王業立 |
金尚旭 | 新冠肺炎初期WHO信任度對邊境政策影響 | 童涵浦 |
劉則維 | 中共對台策略(1989-2022):以關係性權力不對稱模型之視角檢視 | 張登及 |
四辻光紀 | 美中新冷戰?美中日學界的觀點 | 唐新偉 |
謝基業 | 權力轉移中崛起國與既存強權的戰與和 | 吳玉山 |
魏麒騰 | 康德政治哲學中的德行與世界公民權 | 蕭高彥 |
吳鵬飛 | 女性主義外交政策的形成與挑戰:瑞典、加拿大與臺灣經驗 | 黃長玲、廖小娟 |
黃浩彰 | 論香港人集體政治身份辨識之變化(2009-2016):一個制度論的分析 | 陶儀芬、汪宏倫 |
楊典穎 | 後鄧時期中共重大黨紀事件之影響研究:以陳良宇事件與薄熙來事件為例 | 張登及 |
郭兆翊 | 政治極化與台灣政治:媒體傳播對政治極化的影響 | 童涵浦 |
郭易非 | 解構西方中心主義論述—以老莊思想作為方法 | 林俊宏、林炫向 |
卓君儒 | 半總統制下一致政府的內閣不穩定—以馬英九政府(2008-2014)及蔡英文政府(2016-2022)為例 | 王業立 |
陳賀煦 | 國民黨選舉機器的演變:黨產對國民黨選舉動員的影響—以桃園市為例 | 王業立 |
葉南希 | 我國政府採購知識轉移研究—以中央某三級機關限制性招標經公開評選勞務採購案為例 | 洪美仁 |
陳柏誠 | 臺灣與菲律賓對外策略比較(2008-2022) | 左正東 |
仁青 | 世代正義與機構信任—以香港為例 | 張佑宗 |
劉燕婷 | 伊斯蘭、革命與一帶一路在埃及:從阿拉伯世界翻譯中國 | 石之瑜 |
劉昶佑 | 貨幣權力不對等下的小國應對策略 | 左正東 |